车“道”与人“道”
习惯导致无聊,在路上开车的大部分时间是不去想怎么开车的,而是想其他的事。自己驾车时很多次想到了开车和人生的一些关系,记在这里,没有太严谨的逻辑顺序。
一、开车的人估计最怕的是对自己的车技没信心,恰好还碰上了一台自己不熟悉的车;和人交往也一样,最怕的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,恰巧面对的还是一个(群)陌生人。
二、开车前首先得对所驾车辆有个了解,用人前也必须得对所用之人有个了解;开一台不熟悉的车,您首先得了解自己所驾车辆的提速与制动状况;加多大的油,速度能到多少;踩多重的刹车,车会以什么样的速度、需要多长的制动距离才能停下来。用人也一样,您必须得对所用之人有个估计,这人鼓足他的干劲,干您认为最好的事,他能发挥的最大价值是什么;这人干您意想不到的坏事,最坏能干到什么程度,凭您自己的实力能否替他补上窟窿,您都得有个大致估计。大策随笔
三、有时发现自己车道的车都在慢腾腾地往前挪,相邻车道的车却一拨一拨地往前冲,变了车道跑到前面才发现,走在车道最前面的是台贴了实习标志的车,还是位中年的“半边天”所驾;您去一个单位(或单位的某个部门)工作,位高权重的人如果是庸庸度日,无能无才,底下的人就是想有所作为,也难有作为。他/她无能也就算了,但偏偏他还位居龙头(就像车道最前面那台贴了“实习”标志的车),后面大家都得跟随他/她慢腾腾地“成长”。
四、变道前您得打转向灯,毕竟您得并到人家车道上去,会妨碍那条车道上的车行驶;这就类似于英国的古典自然正义原则,给任何人不利决定前,都得提前告知(其权利并听取其申辩)。
五、不管多好的车,首要的条件是您能驾驭得了这辆车,自主是人的本性,必须是人开车,而不是车开人;用人也一样,不管这个人能耐怎么样,老板用人的首要前提是能控制这个人,谁要是功高盖主,那自是祸患将至。
六、开惯平坦大道的司机突然开坎坷小道,自然是难以适应;但如果开始一直开的就是坎坷小道,再开平坦大道,那自然是轻松驾驭;人生也是如此,由奢入俭难,由俭入奢易。所以,有时您必须得庆幸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磨难,是那段经历才让您感觉到了今天的滋味之不同。也如常人言:怕苦苦一辈子,不怕苦苦半辈子。
七、有次在山西出游,开的是普桑,走的路是一般的省道,一时兴起,硬是把普桑开到了一百八十,一路狂超,正感过瘾。突遇岔道,停车问路,车刚停下,刚才所超之车,悉数从本人车边狂飙过去。人生何尝不一样呢,只要匀速不懈地前行,龟也胜兔;若是一停,后进便会赶超成为先进。
八、去一个陌生地方,难免会对自己选择的路线是否正确担心,其实大不了就是多走些弯路,您总不能因为恐惧而每天窝在熟悉的道路上行驶吧;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样呢,您不可能循规蹈矩过一辈子,要想了解新的东西,您就得去走陌生的路,哪怕有些“弯”路。上学的时候,背过的东西老师不考;工作以后,费了力气还没挣到钱,哪里其实都有“弯”路。大策随笔
车“道”与人“道”相似的地方何其多也。人活着遵循的是人道,驾车走的是车道,其实适用的都是一部“道路交通安全法”。车祸不是偶然,平安也并非幸运,每出行一次,都是经验的累积,永远没有虚度。
作者:大策律师事务所 |